我校留学生走进天台,开启暑期社会实践

发布者:潘伟发布时间:2024-07-14浏览次数:14


75-7日,受天台县委宣传部邀请,我校国际教育学院组织来华留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天台,开展2024年度和合文化国际研修之旅。

  校党委副书记戚明钧、校团委书记邹昕瑶、国际教育学院院长王一安、副院长许静、费沉涵等参加了活动。

来自摩洛哥、孟加拉、俄罗斯、巴西、乌兹别克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国的16位留学生代表在天台,通过实地参访、对话工匠、研讨交流、手工制作等形式,沉浸式体验了和合文化的精要,并尝试通过自媒体进行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交流传播。

75日,经过4个小时的车程,同学们抵达了天台,整洁繁荣的街道和秀丽的青山绿水让同学们对浙江的基层治理和当地的文化有了直观的第一印象。在活动的第一站——张思村,同学们流连于精美的明清古建筑,学习了张氏夫妇舍己救人的故事,感悟了和合文化的文化基因。

76日一早,同学们来到杭电天台数字产业研究院,研究院院长许静带领大家参观了研究院,介绍了研究院的重点业务方向,讲述高校科研赋能地方产业发展的故事,戚明钧副书记为国情教育实践基地揭牌。

随后,留学生一行来到天台和合人间文化园,天台和合人间文化园占地15000平方米,主要用于挖掘、保护、宣传以寒山拾得为代表的“和合文化”,同学们参观了和合博物馆、一根藤艺术馆、满堂红婚俗馆、和合堂、拾得坊等展馆,园内荟萃了各地文化的精髓,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让同学们啧啧称赞,并对天台非遗文化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在文化园礼堂,天台县统战部部长庞伟峰、校党委副书记戚明钧、国际教育学院院长王一安、天台和合人间文化园负责人沈盛钢共同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国情教育实践基地揭牌。

戚明钧表示,“天台是中外学生了解浙江发展和地方文化的重要窗口。和合文化崇尚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主张在包容中共生、在和谐中共存、在合作中共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人类文化宝库的一颗璀璨明珠。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与地方的交流合作,共同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打造更多中西文化交流沟通的平台,为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天台县宣传部副部长王绍沪表示,“天台是中华和合文化重要发源地、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是诗画江南、独具魅力的“诗和远方,希望留学生在研修中研山研水研文化,感受天台和合文化之精要,成为中华和合文化的自主传播者。”

揭牌仪式之后,天台县和合文化宣讲团英语组的成员们,用流利的英语向来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留学生代表们进行了精彩的宣讲。留学生们认真听讲,积极与宣讲员互动,询问了和合文化在当地人生活中的应用等,宣讲员耐心解答留学生的询问,在双方不断的思想碰撞中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下午,同学们游览了唐诗之路目的地—天台山大瀑布,学习了易筋经,学着制作当地特色美食饺饼筒,与当地居民一起参与和合街音乐派对,其乐融融。



77日,同学们来到天台博物馆手工体验了和合面塑,参观了济公故居,观看了精彩的济公表演,对济公传说背后的文化有了更深的体会,并在赭溪老街,亲身体验了和合团扇的制作和宋式下午茶的风雅。

孟加拉学生Sawan表示“这次活动让我们沉浸在和深入了解和合文化中。比如,参观明清家具博物馆很有启发性,看看他们的传统和建筑是如何为和合文化做出贡献很=非常有趣。我在课堂上研究过这个问题,但亲眼看到它更具影响力。体验手工制作的面塑和折扇,进一步激发了我对这一丰富文化遗产的兴趣。”

巴西留学生David表示“在天台县的旅程中,我欣赏到了历史、文化和自然美景的独特融合。了解和合文化,让我体验到了天台县的和谐精神。参观济公祠让我感受到了天台县丰富的历史,而天台山雄伟的瀑布让我敬畏。品尝当地的特色小吃“饺饼筒”为我的旅程增添了一份美味的回忆。在天台县的所有经历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据了解,此次活动是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课的一部分,旨在帮助国际学生积极了解中国地方文化,深度体验浙江发展。参访结束后,留学生将撰写调研报告,提交自己拍摄和制作的视频。后续,国际教育学院将继续组织留学生赴浙江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帮助留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中国,深入了解中国,客观真实立体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形象。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杭州经济开发区白杨街道2号大街1158号
电话:
邮箱: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浙江・杭州 浙ICP备12028388号-2.浙公网安备340300020005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