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关怀
2024年7月12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进小营巷社区,开展以“城市基层治理:全球视角下的社区关怀”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旨在让国际学生深入体验并探讨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创新实践。
实践小分队由8位来自摩洛哥、孟加拉国、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留学生组成,在王一安院长和辅导员刘艺璇老师的带领下深入小营巷社区,对该社区的基层治理与老年服务模式进行了细致调研。
首先社区工作人员向留学生介绍了小营巷的基本情况,以及在养老方面创新开展的“小雨伴我”创新实践活动。
留学生了解到,小营巷社区老年人口基数大,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700人,占比高达34%,由于社区老年人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高龄、失能、独居等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对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社区创新性推出“小雨伴我”党建民生项目,从“小雨送餐”到“小雨馒头”,再到“小雨厨房”的设立,每一步都精准对接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不仅解决了他们的饮食问题,更通过日常的陪伴与交流,温暖了老人们的心灵,构建了一个温馨、和谐的社区大家庭氛围。特别是“小雨厨房”,它不仅是烹饪食物的地方,更是连接代际情感、促进文化交流的桥梁。
中午,留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参与了“小雨馒头”的制作过程,并跟随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上门给老人送餐,同时也送上了自己DIY的艾灸锤,每一份馒头和小礼物都承载着对老人的关爱与祝福,留学生也深切体会到社区服务的实质与价值。
他们与老年人简单地进行了交流,了解到“小雨伴我”项目非常受到社区老年居民的欢迎,平时独居在家的他们因各种原因子女无法及时照看,送馒头的暖心举动让他们切实感到社区的关心。
留学生Siham表示,人口老龄化是个全球性问题,中国基层社区开展这样的创新项目很有意义,能够借送馒头的机会,了解老年人的状况,让老人能够更好地在家门口养老,为老年人创造一个温暖和关爱的环境。
留学生Shonazarov表示,探访小营巷老年社区是一次独特而深刻的体验,作为国际学子,我有幸与长辈们共餐对话,深切体会他们的生活,这是一次难能可贵的经历,社区内洋溢的温情与互助精神触动人心,也让我看到了中国应对老龄化问题的智慧。
王一安院长与在场的同学们进行了交流,他勉励留学生深入社区,参与基层治理的体验式学习。这种学习模式,让留学生们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现状与治理成效,思考在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我们应如何应对。
据悉,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也是国际教育学院社会实践课程的一部分,留学生将在实践中感知中国、读懂中国,并在比较视野下,讲好中国故事。